《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整式的加減》優秀教學案設計反思》這是一篇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整式的加減》優秀教學案設計
2.5 整式的加法和減法
第3課時 整式的加減
學習目標
1.知道整式加減的意義。
2.會用去括號、合并同類項進行整式加減運算。
3.能用整式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教學重點;整式加減的運算步驟。
5.教學難點:應用整式加減解決實際問題。
預習導學
知識點一:整式加減的法則
學一學::1.閱讀教材P74“動腦筋”和例題4,回答下列問題
(1) 什么叫同類項?xyz與 24xyz是同類項嗎?怎樣合并同類項?
(2) 你能說出去括號的法則嗎?想一想容易出錯的情況
(3) 例題4中,如果要求多項式 與多項式 的差如何計算?
【歸納總結】:求多項式的和或者差時,先將多項式用括號括起來,然后用“___”或“____”連接,再去括號合并同類項。整式加減的一般步驟是:去括號、合并同類項。
知識點二:利用整式加減法則化簡求值
1.閱讀教材P75例題5,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例4第一個括號的去括號結果 -( )=
(2)寫出例4第二個括號的去括號結果 -2(2.5xy + 10)= - ( )=
【歸納總結】:1.括號前面系數不為1時,最好先將系數乘進括號去,再去括號;
對于多項式的計算,應先____,再代入____進行計算較簡便。
填一填:計算
= - ( )
=
=
知識點三:用整式的加減解決實際問題
1.閱讀教材P75例題6,回答下列問題
(1)陰影部分的面積= 的面積 – 的面積
(2)一個長方形的寬為a ,長比寬的2倍少1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 ;
當 a =2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 ;當a為 時,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
合作探究
1.多項式 的值 ( )
A.與x、y的值有關 B. 與x、y的值無關
C. 只與x的值有關 D. 只與y的值有關
2.減去 -3x得 的多項式為 ( )
A. B.
C. D.
3.若A= ,B= ,則A - B為( )
A. B.
C. D.
4.先化簡再求值 ,其中a=2,b=-1
【反思】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需要全新思維,創新性人才,而這種人才是靠教育培養的,在過去的教育體制中,只是把學生作為"受體",強加地把所有東西都填裝進去,這就難以開拓學生思維,挖掘他們的潛力,課改正是要改變這一點,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實踐。所以本節課我在教學過程中著重體現幾個特色:
聯系生活——感悟數學
《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簡單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因此,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平面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圖形的,讓學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收集不同形狀的物品,使學生知道這些物體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課前觀察、收集,課內動腦、動手對圖形進行分類,使學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