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第五單元第2課《能量的轉換》教案教學設計反思》這是一篇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用電器是一種能量轉化器,可以把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電能向其他能量的轉化,使人類社會有了極大的進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第五單元 神奇的能量
2 能量的轉換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理解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
科學知識
知道能量能夠轉換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現形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熱愛科學,運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節課里我們講到各種各樣的能量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其實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請同學們自己搓搓手,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覺。
師:在搓手的時候,同學們會感覺到手里慢慢有點熱,其實是由我們體內的化學能轉換成了熱能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量的轉換。
二、新課
1.認識能量之間的轉換
出示P45頁的圖片,請學生們觀察并描述圖中能量轉換是如何進行的。
學生觀察并描述。
教師規范學生的描述:如光能轉換為化學能 太陽光使西紅柿生長,西紅柿儲存有化學能的方式描述。
盡量讓學生描述完整。并且讓學生把能量轉換的過程寫在活動記錄上。
2.運用能量轉換的知識
師:運用你掌握的關于能量轉換的知識,以卡通畫的形式將你的能量轉換過程畫出來,其中應至少兩種能量轉換。
學生動手去畫,師巡視指導。
3.制作能量轉換玩具
出示P46頁的制作說明,并講解給學生聽。
讓學生們按要求制作玩具。
學生動手制作,師巡視指導。
學生們展示自己的玩具,并比比誰做得好。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能量的轉換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用電器是一種能量轉化器,可以把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電能向其他能量的轉化,使人類社會有了極大的進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列表的方式,了解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轉化成電能;能設計并運用簡單的實驗來研究能量的互相轉化;能制作“蛙聲筒”并加以研究;能與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討一些有關能量轉化的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積極地從事有關能量轉化的探究活動;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對研究能量及能量轉化的興趣;初步體驗能量守衡的規律。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并進一步了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
2.難點:應用能量轉化的觀點描述生活中的變化事例。
三、教學準備:
有關能量轉化的圖片資料。使用太陽能電池的計算器、手搖發電機;癟了的乒乓球、鐵絲、繩子、開水等。制作 “蛙聲筒”的材料(底部戳洞的塑料瓶(杯)、粗線、筷子、松香等。)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已經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風能、機械能、電能、熱能等,那么你知道我們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廣的一種能是什么嗎?
(二)探討電能為我們做什么
1.提問:
說說家里有哪些用電的器具,它們的名稱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討:
家用電器都是一種能量轉換器,它們把輸入的電能變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輸出來。(教師出示燈泡邊亮滅電燈邊說)如電燈是把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我們現在用填表的形式來分析一下各種家用電器輸出什么能量,能為我們做什么。
教師出示記錄表(如教材所示),以電燈為例,做記錄示范。
3.學生分組討論.填表.教師巡視 。
4.小組交流匯報.小結。
(表格這里輸入的能量形式都是電能,表中列舉的電燈為我們做的事是“照明”,輸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熱”。我們需要的是“光”,熱能雖然不為我們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電器往往不只輸出一種形式的能,它們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輸出的全部形式,比如電吹風把電能轉化成了風能.熱能和聲能,但我們并沒有利用聲能。學生對照著電燈的分析,通過對家用電器的討論,對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會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小結:用電器都是一種能量的轉化器,可以把輸入的電能轉變成其他形式的能,為我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5.引導學生們討論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電設備,比如電車.電動自行車,等等。它們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為我們做了哪些事。
小結:利用電能向其他能量的轉化,使人類社會有了極大的進步……(見教材 59頁)。
(三)討論電能是怎么來的
1.提問
(1)電能通過各種家用電器能轉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電能又是怎么來的呢?哪些能量可以通過能量轉化器轉化成電能呢 ?
(2)學生先簡單說說電能的來源。如電池.發電站等。
(3)教師出示手搖發電機,演示。
(4)教師出示記錄表(如教材所示),師生一起填寫手搖發電機的能量轉化形式。
2.分組討論,記錄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會想到發電站里的發電機將水能.風能等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干電池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
教師出示一些圖片或實物,簡單介紹其他能量是如何轉化為電能的。
電池是常見的電源,干電池.蓄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成了電能,太陽能電池則是將光能轉化成了電能,因此電池是一個能量轉化器。各種發電機也是能量轉化器,它能把動能轉化成電能。發電廠或發電站中的發電機由各種動力帶動,比如水電站.風電站.火電站分別是由流水.風以及燃料燃燒引起的動力帶動發電機運轉而產生電的。因此,利用各種發電機,可以將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轉化為電能。
4.小結。
風.流水產生的機械能,煤.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熱能,以及原子能.太陽能等都可以轉化成電能。
(四)能量的互相轉化
1.提問:是不是只有電能才能向其他能量轉化嗎?
2.活動一:快速用力捋繩子,體會手的感覺;快速反復彎折鐵線,體會彎折處的溫度變化;兩手快速互相摩擦,快速地在紙上擦橡皮。
(學生分組實驗體驗,教師巡視。)
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能量又是如何轉化的?(讓學生意識到能量不一定只轉化成電能,像上面的活動就證明了機械能可以轉化成熱能。)
3.活動二:制作蛙聲筒
教師介紹學生制作.實驗。思考蛙聲筒是一個怎樣的能量轉化器,能量如何轉化?
4.研討:在日常生活中你還遇到過哪些利用能量轉化為我們做事的例子,它們分別怎樣轉化能量?
(如用熱水泡可將癟掉的乒乓球重新鼓起來,熱水器在有太陽時就把太陽能轉變成熱能,沒有太陽的時候就把電能轉變成熱能等等)
5.引導學生設計其他的能量轉化器,并說說這種能量轉化器是如何實現能量轉化的?
如制作風車.帆船,可以把風能轉化成機械能;利用小電珠制作“小臺燈”,將電能轉化成光能,等等。
(五)總結
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各種用電器都是一種能量的轉化器,可以把輸入的電能轉變成其他形式的能;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各種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間也可以互相轉化。
(六)課外延伸
尋找我們生活中、動物、植物能量轉化的例子,并進行分析記錄。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探究、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
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科學探究:
能夠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什么形式的能。
能自行設計能量轉換的裝置或小玩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的看似平常的事物往往蘊藏著科學道理。
教學重點:
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教學難點:
理解各種形式能量之間是如何轉換的
二、課前準備
教師:
課件、“火箭”及“發射器”,實驗表格。 學生:
三、教學過程(含課后活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構思與調整
一、做游戲,體會能量轉換過程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了能量如何轉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體會一下能量轉換的過程。
2.談話:我這兒有好玩的東西(出示“飛旋的扣子”,邊說邊玩)
3.講解飛旋扣子的做法及玩法。
4.在學生玩過之后研討:說一說這里面的科學道理。
5.小結:小玩具里蘊藏著大道理啊!
學生活動
二、總結全課 ⒈運用所學的知識。畫出能量轉換的卡通畫。
⒉回顧一下本課,談談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能量的轉換
四、教學后記(反思)
樓主| 發表于 2020-3-25 11:29:17 | 只看該作者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第五單元 神奇的能量
能量的轉換
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探究、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
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科學探究:
能夠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什么形式的能。
能自行設計能量轉換的裝置或小玩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的看似平常的事物往往蘊藏著科學道理。
教學重點:
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教學難點:
理解各種形式能量之間是如何轉換的
二、課前準備
教師:
火柴、細鐵絲或縫衣針、小燒杯 學生:
三、教學過程(含課后活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構思與調整
一、導入新課 1.在上節課里我們講到各種各樣的能量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其實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請同學們自己搓搓手,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2.師:在搓手的時候,同學們會感覺到手里慢慢有點熱,其實是由我們體內的化學能轉換成了熱能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量的轉換。 學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覺。
二、探究能量如何轉換 1.認識能量之間的轉換
出示P45頁的圖片,請學生們觀察并描述圖中能量轉換是如何進行的。
教師規范學生的描述:如光能轉換為化學能 太陽光使西紅柿生長,西紅柿儲存有化學能的方式描述。
盡量讓學生描述完整。并且讓學生把能量轉換的過程寫在活動記錄上。
2.運用能量轉換的知識
師:運用你掌握的關于能量轉換的知識,以卡通畫的形式將你的能量轉換過程畫出來,其中應至少兩種能量轉換。
學生觀察并描述
學生動手去畫,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能量的轉換
四、教學后記(反思)
2、能量的轉換
教學內容
課本第55-56頁 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預習提綱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2.科學探究:能夠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什么形式的能。
能自行設計能量轉換的裝置或小玩具。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的看似平常的事物往往蘊藏著科學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難點:理解各種形式能量之間是如何轉換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能量轉換的圖片、課件
學生準備:彩筆,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上節課里我們講到各種各樣的能量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其實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請同學們自己搓搓手,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覺。
2、師:在搓手的時候,同學們會感覺到手里慢慢有點熱,其實是由我們體內的化學能轉換成了熱能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量的轉換。
二、探究能量如何轉換
1、認識能量之間的轉換
出示P45頁的圖片,請學生們觀察并描述圖中能量轉換是如何進行的。
教師規范學生的描述:如光能轉換為化學能——太陽光使西紅柿生長,西紅柿儲存有化學能的方式描述。
盡量讓學生描述完整。并且讓學生把能量轉換的過程寫在活動記錄上。
學生觀察并描述。
2、運用能量轉換的知識
師:運用你掌握的關于能量轉換的知識,以卡通畫的形式將你的能量轉換過程畫出來,其中應至少兩種能量轉換。
學生動手去畫,師巡視指導。
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進行講解。
師生共同評價。
三、課堂延伸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板書設計
2、能量的轉換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2.科學探究:能夠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什么形式的能。
能自行設計能量轉換的裝置或小玩具。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的看似平常的事物往往蘊藏著科學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難點:理解各種形式能量之間是如何轉換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紐扣、細繩、火柴、細鐵絲或縫衣針、小燒杯
學生準備:紐扣、細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了能量如何轉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體會一下能量轉換的過程。
二、教師演示實驗,讓學生敘述其中的能量轉換
二、做游戲,體會能量轉換過程
1、談話:我這兒有好玩的東西(出示”飛旋的扣子”,邊說邊玩)
2、講解飛旋扣子的做法及玩法。出示P46頁的制作說明,并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們按要求制作玩具。
3、學生動手制作,師巡視指導。
學生們展示自己的玩具,并比比誰做得好。
4、學生活動
5、在學生玩過之后研討:說一說這里面的科學道理。
6、小結:小玩具里蘊藏著大道理啊!
三、總結全課
1、運用所學的知識。畫出能量轉換的卡通畫。
2、回顧一下本課,談談有哪些收獲。
限時作業
板書設計
2、能量的轉換
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飛旋的扣子:化學能→機械能
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第五單元 神奇的能量
第二課 能量的轉換
《能量的轉換》是六年級科學的一節觀察實驗課,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實驗、思考和玩游戲的時間。
2.面向全體學生,給實驗做得慢的小組重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3.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拓展了他們的知識視野(兩次用視頻資料,一次用自制的ppt課件),起到了語言講述無法達到的效果。
4.指導實驗到位,引導學生討論出注意事項,各組分工要明確,每人都有事做,注意實驗習慣等。
5.教學的生成性體現的很好。
不足:
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但控制好部分學生學習紀律方面處理得不太理想。學生分組實驗中,發現有2個小組做的很慢,總也點不著花生米,就讓他們接著做直到成功,因為我想讓每個組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耽誤了時間。這時有的組先做完了,很興奮,有的學生不認真討論,顯得秩序不太好,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