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17奇妙的克隆反思》這是一篇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了解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培養探求科學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17 奇妙的克隆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培養探求科學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篩選資料、利用資料的學習能力。
【學習重難點】
進一步鞏固說明方法知識,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培養探求科學的精神和口語交際能力。
【學習流程】
1、資料積累:
(1)收集有關克隆的資料,做好參加“克隆利弊”為話題的辯論賽的準備。
(2)舉出我們身邊天生具有克隆本領的動植物各三種:
2、閱讀課文,完成填空。
說明對象
說明順序
實驗對象
研究成果
時間
說明方法
魚類
多利羊
學習研討
3、重點研討最后一段中“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的問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4、準備辯論
(1)辯題:克隆技術的應用必將造福人類(正方);克隆技術的應用必將殃及人類(反方)
(2)根據老師的分組要求收集整理有關克隆資料,準備辯論。
(3)了解辯論的要求:
①語言清晰、流暢,聲音洪亮;
②觀點鮮明,論據充足;
③小組選派3名主辯手,其他成員做好協助準備。駁斥對方觀點時既要有“理”,又要有“禮”。
5、質疑問難: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難要與同學們共同探討的,請把它寫下來。
拓展學習
6、拓展閱讀:
扔掉可惜 齊藤肇(日本)
我的左手因事故徹底毀掉了。本來早已死心塌地就這么著終此一生了,可是有一次身邊傳來了喜訊。據云:有個醫治傷殘的最新式醫院,可以將身體失掉的某一部分修復如初。于是我便決定試一下。
醫院是座潔白而干凈的大廈。院長是個有點神經質、面部蒼白而消瘦的男子。
“只要把左手進行移植手術,就能修復得完好如初!不過,這要花費好大一筆費用呢!”
“花多少錢都無所謂!拜托了……可是從哪兒弄到這一只手呢?是假肢,還是什么?”
“別擔心!當然是用您自已的手了!‘克隆’這玩意兒您知道嗎?”
所謂的“克隆”,是通過細胞增殖手段制造“復制人”的技術。在人的基因中因為含有制造人類的信息,所以如將其培養,理論上,是可以制造出同一個人來的……
“咦?這醫院就是制造克隆人的?那就是說,從我這只手的切除部位可以重新長出一只新手出來!對吧?!”
“不對。那是不可能的。培養的細胞,需要特殊的條件,并不是把您整個身體都浸到那種培養液中去。”
“那,該怎么做呢?”
“使用克隆技術,重新制造左手,然后把它進行移植。反正是自己的肉體,所以移植大多是成功的。”
院長用手術刀采了我身上的細胞。他一邊往一只箱子上貼標簽,一邊說:“好了!制成左手尚需3個月時間。到時候會通知您的,那時請求您再來。”
3個月后,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終于成功了。雖然是只多少有點顯得白嫩的手,但手的活動自如同前。
“院長,太謝謝你了。不愧是高超的技術啊!”
可是院長卻一臉的心事重重的樣子。
“怎么,有什么問題嗎?也許今后會有什么副作用?”
“不,不是因為這個。”
“這不是蠻好嗎?這不,左手已經完好如初了嘛!”
“不過,這技術的費用過于巨大呀!照這樣下去,不是誰都能負擔得起的呀!”
“哈,原來是為了這個呀:不過,過不了多久,費用會逐漸降低的,不是嗎?”
“是啊,要是能減少浪費的話嘛,多少還總算是……”
院長那蒼白的臉上,眉宇之間皺起一個川字。院長的這番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刨根問底地詢問院長。于是院長終于泄露了秘密。
“是這么回事兒,根據現在的技術是不可能只培養出您的左手的,想盡了辦法還是培養出了一個整個兒的您。”
“那其余部分呢?”
“全扔掉了,真可惜!要是把您作了銷毀處理就省事多了!“
★ 思考回答:為什么說“要是把您作了銷毀處理就省事多了!”?銷毀處理了“我”真的會更省事么?
7、小練筆:“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將來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請盡量發揮你的想象,描繪你被克隆的歷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為話題,說說你的感受。
一課一得
讀完本文,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把它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18*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學習目標】
1、 把握文章說明對象,培養愛好科學、主動探尋自然奧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說明文的特點及本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地說明事物的邏輯順序。
3、學習作者運用準確、平實的語言將深奧的科學理論說明得淺顯易懂的方法。
【學習重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準確、平實的語言將深奧的科學理論說明得淺顯易懂的方法。
【學習流程】
預習導學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遺骸( ) 蟾蜍( ) 褶皺( ) 追溯( )
2、了解作者生平和一些有關的恐龍及地殼運動、板塊運動等地理知識。
學習研討
3、《恐龍無處不在》這篇短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按什么順序說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
4、找出《恐龍無處不在》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結合具體語境,說說它的作用。
5、《被壓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龍滅絕的兩種理論,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據又是什么?
6、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什么問題? 這兩篇短文說明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7、質疑問難:閱讀課文過程中,你還什么疑難問題要與同學共同探討,請把它寫下來。
拓展學習
8、通過對本文的學習,科學家的哪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對你有所啟發? 培養創造力需要注意哪些?
【反思】
教完八年級上冊第十七課《奇妙的克隆》一文后,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思,現述如下:
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求能力。
在預習課文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好多問題。有簡單的,有深奧的,幼稚的,有成熟的。如Clone這個英文單詞怎么讀?什么叫無性繁殖?能不能克隆人?克隆人將會是什么樣的?克隆技術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克隆技術有沒有壞處?……以往,對于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查《英漢詞典》、認真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結果學生們查英漢詞典,找出了克隆的讀音[kl[Un],讀出了克隆的含義,讀出了無性繁殖的定義,也找到了克隆技術造福人類的四方面表現。通過自主學習,學生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實物圖片使用,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
我們農村中學,條件相當差,沒有多媒體教室,沒有實物展臺,沒有教學用的課文朗讀磁帶,沒有掛圖,也沒有電腦課件。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為了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我上網查閱到了“克隆羊多利”的資料,并到中心學校用噴墨打印機打印出來,這算有了一個小小的“道具”。運用這個圖片,很好的導入了新課,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這個直觀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有用的。圖片的使用,生動直觀形象。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17奇妙的克隆反思這篇教案共9248字,適合用于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教學學習。
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蠟燭》卡片式自學導學案反思》:本文是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隨蘇聯紅軍到南斯拉夫所寫的戰地通訊,描寫的是戰火燒灼的戰場。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語文綜合性學習案例:說不盡的橋教學設計反思》: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地解釋“橋”。